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律援助撑起贫弱者的天空
本报记者 陈卓

  我省法律援助工作拓展了哪些便民措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还将如何进一步发展?昨日,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季培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强调,法律援助正在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据统计,从2004年到2006年的3年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解答法律咨询701391人次,办理和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470件,受援人69911人。办案量居全国前列。而今年上半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解答法律咨询159967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8%;办理和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79件,受援人15300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1.6%和24%。也就是说,我省平均每天有879人次得到法律援助机构解答法律咨询、有61件法律援助案件得到办理、有84人得到法律援助。
  “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我们法律援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我们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季培军介绍说,从受援人的需求和利益出发,省司法厅今年拓展了6大便民措施。
  接待场所找不到怎么办?今年,省司法厅要求市、县两级法律援助机构都要有邻街一楼的便民接待场所。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70个市、县建立了临街一楼接待场所。
  不愿跑到中心、只想电话咨询怎么办?省司法厅要求全省“12348”法律服务专线和法律援助结合,“12348”电话指示牌也被装挂在各地醒目处。
  不愿跑远路、也不愿花钱打电话怎么办?如果从乡村到县城申请法律援助,费时又费钱;由于经济问题,有的人不愿意花钱打电话咨询……针对这些情况,几年来,省司法厅要求各地设立法律援助便民站点,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目前,已设立了289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部)。
  不知道怎么申请、证件带不全怎么办?法律援助申请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对申请材料不了解也带不全。省法律援助中心和部分市、县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卡”,持卡人凭卡向省内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时,可免审查经济状况。而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凭其身份证直接就可受理。
  不想因打官司拖了时间、伤了感情怎么办?通过协调解决纠纷既能减轻受援人的诉累,减少解决纠纷的成本,同时又尽量避免了受援人亲属之间情感上的伤害,有利于社会和谐。
  得到法律援助仍然面临经济难关怎么办?虽然受援人可以免费请律师,但鉴定费、仲裁费、诉讼费等仍是不小的开支。省司法厅已同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出台了《关于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相互衔接的若干问题的规定》,还准备同省劳动保障厅共同出台《关于建立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衔接机制的实施意见》。这样不仅能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还能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季培军指出,这几年来,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可以用“应援尽援”来形容。
  季培军认为,法律援助在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可以通过以下4点来体现: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制裁违法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并依法协调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辩护,以便准确打击犯罪分子,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加强人权司法保护;法律援助救济社会贫弱残疾者,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权,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季培军说,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发挥法律援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也要夯实基础,抓好队伍建设,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健康发展。